提及上周的娛樂話題,雖然不乏高居媒體頭條的猛料,卻大抵都不如網(wǎng)友抖落的“幫汪峰上頭條”這般陣勢大,儼然上演了一出“絕地反擊”的大戲。
汪峰宣布離婚時碰上菲鵬離婚,向章子怡表白時又遭遇恒大奪冠,發(fā)新曲《生來彷徨》又撞上吳奇隆劉詩詩戀情、楊冪劉愷威婚訊等等頭條消息,為此,眾網(wǎng)友紛紛調(diào)侃汪峰每次有重大新聞都掐錯點,但是網(wǎng)友的瘋狂調(diào)侃反給汪峰的新歌發(fā)布帶來超強大效應(yīng),“幫汪峰上頭條”和“生來彷徨”,迅速登上微博熱門話題榜。(據(jù)《南方都市報》)
娛樂圈本就是非多,也就莫怪局外的好事人窺探其中多了幾分八卦氣,畢竟八卦名人明星也是一種娛樂。不過,幫汪峰上頭條”由網(wǎng)友醞釀,經(jīng)網(wǎng)絡(luò)發(fā)酵,既而延伸到傳統(tǒng)媒體,引爆各種陳谷子爛芝麻似的“花邊”舊事曝光,就有些娛樂過度了。
婚姻之事,合合分分,分分合合,本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放在今天已經(jīng)不再諱莫如深,名人明星的婚姻糾葛更是常常被曝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娛樂記者附和著寫幾篇娛樂新聞倒也不為過。但是,一旦記者將新聞觸角伸向分合之事的背后,對深挖細刨當事人的隱私、緋聞樂此不疲時,記者、報道連同刊用報道的媒體就陷入了庸俗。我實在無意爬上道德高地對此舉加以棒喝,卻真的認為這些公眾人物的是非之事,連同個別媒體的亢奮,對公序良俗、道德觀念而言都是一種挑戰(zhàn)。讀過其中的許多娛樂文章,字里行間總是隱約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獵奇意味,遣詞造句里的故弄玄虛,使明眼人很容易認破其意在引起人們關(guān)于情感不貞、生活糜爛等等不端猜想的企圖。
“汪峰上頭條”當初充其量不過是網(wǎng)友們的自我狂歡,恰恰由于一些媒體信以為真而積極介入,以至有了大肆炒作的嫌疑。娛樂圈里向來不乏借“丑”上位的案例,更不缺屢試不爽的幕后推手,而一些媒體和記者因為把控不了娛樂的度甘愿中招,有意或無意地充當起了炒作的走卒和幫兇。雖然至今尚無資料證實此番紛擾為汪、章及其背后團隊的策劃,但如此迅猛的“發(fā)燒”,以及“高燒不退”,我仍持謹慎懷疑的態(tài)度。
無需絮叨媒體有怎樣的宣傳教化、引導(dǎo)輿論功能,板起面孔來的娛樂新聞是矯枉過正。但,媒體把公眾人物違背社會倫常的言行視如“娛樂至寶”,可以博取一定的閱讀率、收視率,也容易混淆視聽、誤導(dǎo)受眾是事實。媒體需要堅守善惡美丑判斷的標準,基本的價值取向放棄不得。要知道,這類娛樂信息的受眾多半是充滿叛逆精神,而又認知模糊的青少年,其負面影響不容小覷。(文/孫宗林)
責(zé)任編輯:李甲
下一篇: 讓百姓“暖身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