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在我國本是—種大眾食品。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月餅被異化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變了“味”的月餅已失去本來面目。用木盒、錦緞盒、鐵盒包裝的月餅很是常見,盒里不光是月餅,還有洋酒、金銀飾品,甚至住房鑰匙。某地中秋節(jié)曾有標價18萬元的“天價月餅”,月餅盒里有一尊純金佛像……
被異化的月餅,一方面造成了浪費。月餅的過度包裝,消耗了寶貴的資源,造成了浪費。僅拿木盒包裝來說,據(jù)環(huán)保部門專家測算,平均每生產(chǎn)100萬盒木盒月餅,就要消耗50棵左右直徑10厘米的樹木。而大量的諸如不銹鋼、鍍金、仿紅木等等的盒子,吃完月餅后被扔掉,十分可惜。另一方面滋生了腐敗。月餅“異化”為禮品后,有的人用此來表達人情,疏通關系,月餅便成為適時出現(xiàn)的最佳禮品。送月餅是名,行賄是實,于是“天價月餅”應運而生。這些“天價月餅”是什么人買,買了以后送給什么人,不言而喻。通常是買“天價月餅”的不吃,吃“天價月餅”的不買,于是以送月餅和收月餅為名的行賄受賄行為滋生成為腐敗。
月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食品,在月餅身上寄托著美好的情愫,蘊含著厚重的文化積淀。嚴格執(zhí)行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厲行節(jié)約客觀上都要求月餅回歸理性和自然,讓月餅返璞歸真。惟如此,中秋節(jié)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花好月圓。
通訊員 高國春
責任編輯:席沛釗
上一篇: 誠信建設,須先治“官賴”
下一篇: 從楷模身上汲取誠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