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知章(約669-約718年),絳州翼城(今山西翼城)人,唐前期大臣。尹知章性和厚,喜怒不形于色,從小勤學,精通六經(jīng),遂以儒學稱著。
武則天長安(701年)中,尹知章選為定王府文學,官至太常博士。唐中宗時,有人提議將李淵七世祖涼武昭王李暠為七廟始祖,尹知章認為昭武涼王距今遙遠,與李唐王業(yè)關(guān)系不大,上書論其事,乃止。不久,尹知章外任陸渾縣令,因事牽連,棄官在野。時有散騎常侍解琬也罷官歸鄉(xiāng),與尹知章磋商經(jīng)學。心情喜悅,樂而忘天下之事。后來在張說的極力推薦下,尹知章又被選為禮部員外郎,轉(zhuǎn)國子博士。馬懷素為秘書,奏尹知章為正字。
尹知章終生專心學問,熱衷于教育事業(yè)。他未任官前,就以講授為止。任官期間,利用節(jié)假日講授,從未停止過。尹知章以講授《周易》《老子》《莊子》三書著名,弟子有貧窮者,常給予接濟。尹知章一生從不問產(chǎn)業(yè)多少,兒子建議在集市上購買一年中的柴米,他譴責是與民爭利,說:“如而計,則貧人何以取資?且吾尚應奪民利邪?”
尹知章卒于秘書省正字,一生所著書傳流行于天下。門徒孫季良為了悼念他,在東都國子監(jiān)門外刻石,以頌其德。
這正是:樂而忘知天下事,淡泊朝堂隱市間;著書立說授學問,君子門徒省堂前。 錫剛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