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個日夜,從采訪到寫稿、到修改,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8月31日,我和孔祥武按照龔達發(fā)主任“用足提前量,打好主動仗”的指示,迅速趕赴沈陽,趕到時已經(jīng)是半夜11點多了,但遼寧分社社長鄭少忠、采編主任何勇還是和我們開了個碰頭會,初步制定了采訪計劃。
3日傍晚,當龔達發(fā)主任
28元戒指那個故事,就是這時挖出來的,而關于他家庭生活的敘述,也成為本報通訊有別于其他媒體報道的亮點之一。
120多張,每頁草稿的頁眉頁邊,主任都寫滿了修改意見,有的甚至貼上了3小頁紙的修改意見。
4平方公里,而我們的是2平方公里,讓我立即去核實。經(jīng)過和鞍鋼同志的認真核對,我發(fā)現(xiàn)我們采訪中得到的數(shù)字是不準確的,便馬上改正。
(作者系人民日報記者)
【責任編輯: 劉靜】 |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新聞報道慎用“第一時間”
下一篇: 消息寫作如何“用事實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