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视频在线播,1024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思思五月婷高清在线,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s id="zrxjt"><nobr id="zrxjt"><kbd id="zrxjt"></kbd></nobr></s>

      <sup id="zrxjt"><thead id="zrxjt"></thead></sup>
      <acronym id="zrxjt"></acronym>

      <s id="zrxjt"><nobr id="zrxjt"></nobr></s>
      1. <s id="zrxjt"><abbr id="zrxjt"></abbr></s>

        淺談新聞導語的寫作技巧

        2010-05-14 17:45: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導語是新聞體裁所特有的部分,它處于文章的開頭部位,是新聞事件中最重要的內容或亮點。作為記者,寫好導語相當于寫好消息??梢姡瑢дZ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常情況下,導語是消息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這時導語就是開頭的第一句話。還有的導語是由兩個自然段組成,稱為復合導語。它們或是虛實結合,第一段虛寫,為讀者制造懸念,第二段實寫,解開疑團,說明事實的真相?;蚴莾蓚€自然段共同組成事實的內容,缺一不可。這樣才使導語的意思完整,做到明白無誤。
        既然導語在新聞寫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導語的寫作技巧自然就成為寫好導語的關鍵,對導語的寫作技巧進行探討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突出最新的時間
        新聞姓“新”,新聞的“新”一個重要的方面就體現在時效上,就是要將發(fā)生在最“近”的新聞事實,以最快的速度報道出去。
        新聞要“新”,作為開頭的導語首先要新,也就是導語要突出最新的時間點,只有導語具有新意,才能引起讀者了解新聞全貌、讀完全文的興趣。最新的時間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時間點,即導語中的“何時”要素,應是新聞事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一個時間點,而不是時間段;二是最新,即導語所選擇的那一個時間點,應盡可能是距離報道最近的時間點。
        在此,筆者將如何突出最新的時間點總結為以下兩點:
        1.對于事件性新聞,特別是對于重大事件或突發(fā)事件的新聞,它的生命力往往與“昨天”或“今天”這個時間點密不可分,在導語里要突出最新的具體的時間點。例如:
        [美聯社法國蘭斯1945年5月7日電] 德國于今天法國時間上午2時41分(即美國星期日東部時間下午8時41分)向西方盟國和蘇聯無條件投降。(《德國無條件投降》)
        德國無條件投降宣告了歐洲戰(zhàn)場的結束,對于這一重大事件,美聯社在導語中不僅突出了“今天”這個時間點,甚至具體到了法國時間和美國時間的幾時幾分。
        2.對于非事件性新聞,所反映的事件發(fā)展過程沒有明顯的時間界限,事件的本質并不是集中地表現在某個時間點上。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從事件發(fā)展過程中,找出離報道時間最近的時間點寫進導語。例如:
        [美聯社羅馬1997年9月27日電] 意大利文化部長昨天警告說,公元79年毀于維蘇威火山爆發(fā)的龐貝古城可能面臨著“再次死亡”,除非開辟更多的空間供游客參觀,以緩解過分擁擠的現象。(《意大利古跡極其需要保護》)
        這篇報道導語里引用了離報道時間最近的時間點“昨天”,然后消息由龐貝古城說到古羅馬圓形劇場、威尼斯的教堂等文化古跡,因為缺乏有效的保護而遭到破壞的事實。這篇消息中對導語的處理,顯然比“長期以來,意大利文化古跡遭到嚴重破壞,極其需要保護”的導語形式更具時效性了。
        二、運用散文化的筆法 
        散文是一種文學體裁,運用散文化的筆法寫導語不僅可以使新聞的開頭部分更加靈活,而且還能夠把讀者帶入現場,令人長久難忘。 
        那么,如何運用散文化的筆法寫導語呢?筆者總結為以下三點: 
        1.在導語中出現如電影鏡頭般可視的畫面。這種畫面給讀者的印象深刻,它給讀者帶來的是有聲有色的鮮活畫面。為此,導語要注重細節(jié)和現場描寫,調動讀者大腦的想象力和情緒,使導語賦有故事化和戲劇化。從而使一篇消息的開頭有了一個亮點或賣點。例如: 
        [合眾國際社北京1980年1月12日電] 花色鮮艷的襯衫和裙子隱退了,吃著雪糕在街頭閑逛的情侶、坐在街燈下打撲克的老人不見了。冬天已悄然來到北京。(《北京的冬天》) 
        2.在導語中使用現場的對話或直接引語。精彩的對話或直接引語有助于實現新聞的感覺化和視覺化,能讓讀者對新聞報道產生一種親近的感覺,把他們直接帶進新聞發(fā)生的現場。請看:
        [合眾國際社東京1978年4月5日電] 當穆鐵柱在東京新建的大谷飯店休息廳漫步時,一位女游客見了嚇了一大跳。“嗬!他是干什么的?是誰的保鏢嗎?”(《世界上最高的籃球選手》)
        3.在導語中使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恰當地使用修辭技巧,也可以給新聞一種視覺上的感受?,F各舉例如下: 
        [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16日電] 今天格林尼治時間7時,中國爆炸了一枚原子彈,從而闖進了核俱樂部。(《中國爆炸第一枚原子彈》)
        [路透社莫斯科1991年12月25日電] 蘇聯總統(tǒng)戈爾巴喬夫今天辭職。這位克里姆林宮的領導人引發(fā)了一場最終把自己也埋葬掉的大雪崩。(《他引發(fā)一場埋葬了自己的大雪崩》) 
        當然,新聞畢竟不是散文,過于注重用散文化的筆法寫導語,有時也會埋沒新聞的時效性。所以在使用這個技巧的時候應該適可而止,不要因為突出細節(jié)和現場描寫而使導語喪失了傳遞最精彩的內容的使命。 
        三、用最簡練的字句 
        法國作家斯湯達說:“寫作只有一個規(guī)則:思路清晰、文字簡練?!睂дZ不能寫得繁雜冗長,不能出現多余的字。這樣,既會埋沒新聞的亮點,又會使讀者失去讀下去的耐心。 
        關于如何用最簡練的字寫導語,筆者在此總結為以下三點:
        1.使用最常用的動詞,盡量少使用形容詞。動詞總能給讀者最強的沖擊力,最常用的動詞讀者都能認識并理解。請看: 
        [路透社巴格達2003年3月11日電] 國旗降下來了,機密文件銷毀了,沙袋堆起來了。大部分留守巴格達的外國使館工作人員準備在美國發(fā)起進攻前撤離。(《駐伊使館人去樓空》)
        形容詞要盡可能地少用,英國記者格林說:“要讓事實說話,而不是用形容詞來拔高這個事實?!比绻且趯дZ中使用形容詞,這個形容詞必須能使新聞的內容更精確。例如: 
        [法新社德黑蘭1995年5月20日電] 政府采取新的強硬的措施解決金融危機,伊朗的外匯市場迎來混亂的一天。(《伊朗貨幣市場陷入混亂》) 
        形容詞“強硬”和“混亂”用在導語里突出了伊朗金融危機的嚴重性。 
        2.盡量少使用從句。導語里應該出現“主語—謂語—賓語”或“主語—謂語”的句式。這樣的句子簡練、清晰,便于閱讀。例如: 
        [路透社貝爾格萊德1990年6月17日電] 塞爾維亞領導人上周抵制了一場席卷全國的民主改革浪潮,南斯拉夫將面臨新的危機。(《米洛舍維奇無力控制塞爾維亞局勢》) 
        3.盡量少出現過多的細節(jié)內容。清代戲劇理論家李漁說過“潔凈者,簡省之別名也。潔則意多,減始能凈?!睂дZ決不會因為拋開一些細節(jié),而使事實模糊。相反,通過使用簡練的字句交代讀者最關注的細節(jié),導語的內容才會更具體。
        有時導語里出現的人名、頭銜、單位名稱,甚至數字等細節(jié),要有選擇地取舍,導語里永遠用最簡練的字句突出最吸引人的內容。例如:
        [美聯社紐約2003年2月27日電] 美國《福布斯》雜志今天公布2003年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微軟老板比爾?蓋茨保持世界首富地位。(《全球“10億富翁”476人》) 
        這條導語只突出了讀者的興趣點“誰是今年最富有的人”,內容具體,導語的亮點一目了然。至于比爾?蓋茨擁有多少財產,這些“億萬富翁”們的分布情況等細節(jié)內容,則放到主體里去交代,避免了導語的繁冗。 
        本文所認為用簡練的字寫導語,只是希望導語里沒有多余的詞語,使導語更生動有力。但并不是主張文字越簡,句子越短就越好。有時,導語會因此而不能把新聞的亮點表達出來,這恰恰違背了導語的任務。
        當然,導語的寫作技巧不僅僅體現在文字的表達能力上,它還和整篇新聞的內容、結構等等不可分割,關系著主體部分如何順利展開。本文歸納的三種導語寫作技巧都有各自的使用環(huán)境,只有遵循它們的特點,才會寫出好看的導語。否則,不講條件地盲目使用,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李天際)(作者系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