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在堯都區(qū)劉村鎮(zhèn)高堆村,活躍著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退休后在關工委任職。近十幾年來,他不辭辛苦,擔任了該村青少年義務輔導員、宣講員、接送員、安全員,感動了家長,感動了學校,感動了社會,他就是楊恒信老人。
楊老退休后,曾擔任堯都區(qū)關工委宣講團副團長、堯都區(qū)教育局關工委副主任,后回到高堆村擔任了村關工委主任。他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嘔心瀝血,先后十五次被市、區(qū)關工委評為優(yōu)秀輔導員;三次獲得市、區(qū)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15年,獲得堯都區(qū)關心下一代“突出貢獻獎”。
日前,記者見到楊老,他年近八旬,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上付出了足夠的愛心、善心和責任心,傾情澆灌著幼苗的成長!
風雨兼程護航情
說起傾情澆灌幼苗的成長,楊老從“護航”一事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高堆村小學前后有兩條寬闊的馬路,每當上下學時段,路上車水馬龍,給學生們帶來了安全隱患。為此,楊老組織關工委“五老”成員分組在學生們上下學其間在馬路兩旁輪班站崗、指揮車輛,確保了學生們安全過馬路,解除了家長們的安全擔憂。
“假期內(nèi),為了解決學生們‘學校放假沒人管、家里顧不上管、社會不敢管’的狀況,保證該村學生們在假期中過得有意義,我組織關工委‘五老’成員、校方和村委制定了‘假期接送制度’,即學校放假時,把學生交給村關工委‘五老’成員,負責整個假期的活動安排;開學時,由關工委把學生交給學校,彌補了假期學生無人管的空檔?!睏罾险f,根據(jù)‘五老’特長,在學生當中開展了法制、安全、書法、繪畫等活動,使學生們假期生活充滿了樂趣。”
楊老為青少年的付出,得到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贊揚,村民們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們被村民親切地稱為:精心育苗夕陽紅,風雨無阻護航人”。
潤物無聲育花紅
在十幾年的關心下一代工作中,楊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身邊小事抓起,在一點一滴上下工夫,把關愛之情融化在對青少年的日常教育中。
楊老等“五老”成員充分利用該村資源,以傳統(tǒng)教育為基礎,建立了五個教育基地:在高堆村委門前廣場修建了一座毛主席塑像,成了該村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第一個基地,從而使學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在村中心開辟了“黑板報”專欄,表揚村里的好人好事,抨擊腐朽陳舊陃習,宣傳黨的政策,形成第二個教育基地,被村民稱作“老少樂園、普法陣地”;高堆村村口的照壁上面寫有“漢大將霍光故里”幾個金色大字,形成對青少年勵志教育的第三個基地;“五老”抓住村風村貌30年的巨大變化,設立了“對比路”和“示范田”兩大基地,對青少年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希望學生珍惜土地、愛護耕地。十幾年來,共進行教育100多場次,收到明顯的社會效果。
這一代孩子物質(zhì)上很充足,卻在德育教育上有所缺失。用楊老的話說就是,孩子們?nèi)笔У木褪菄鴮W教育。”在該村關工委“五老”成員王愛云教育孫子、孫女朗讀“弟子規(guī)”收到明顯效果后,楊老將“國學”弟子規(guī)推廣到學校和全體村民中,在村里掀起了用“弟子規(guī)”規(guī)范言行的熱潮。輔導員陳燕植在輔導學生的同時,身體力行,在11口人的大家庭中,率先做到了對父母“出必告,反必面”,兄弟姐妹做到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在孫子的心中樹立了“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榮辱觀,由此影響了村里的好多人。
現(xiàn)在,高堆村有許多小學生已能把“弟子規(guī)”完整地背誦下來,有些學生還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并正逐步落實在日常行為中……
無私奉獻熱心人
高堆村關工委在楊老的帶領下,利用輔導和集中學習,解決了許多青少年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問題,楊老等人用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構(gòu)建了和諧的村風村貌。
“該村農(nóng)家書屋籌建后,由于管理人員變動,使其閑置下來。楊老得知后,組織‘五老’成員打掃房屋、整理桌凳、修理書柜,經(jīng)過一周的整理重新開放了農(nóng)家書屋,并由‘五老’擔任管理員,規(guī)范了借還書制度手續(xù),受到青少年的喜愛,家長的贊揚。”高堆村一位村民由衷地說道。
楊老總是身先士卒,積極帶頭。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時,該村修建烈士紀念碑,他代表全家捐款1200元;今年五一,該村表彰好村民,促進村風村貌改變,他捐款2000余元,作為大會費用;每年六一,除該村村委的表彰獎勵外,他個人還對優(yōu)秀學生予以獎勵,特別是對貧困生進行獎勵……十幾年來,楊老心系關心下一代工作,共捐出萬余元。
愉快而有意義的工作,不僅使楊老的退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更強健了他的身體,正如該村村民一致評價他的那句話:楊老是越活越年輕,越干越有勁,源源不斷地煥發(fā)著濃濃的夕陽不老情啊!
記者 郭秀婷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