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近日,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臨汾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在臨汾市可幻·戈登斯頓學校舉行,一場由“00后”“10后”學生擔當主角的蒲州梆子戲曲演出也在這里上演,凸顯出可幻在傳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臨汾有著深厚的戲曲文化底蘊,自古就有“中華戲曲搖籃”之美譽。2014年,可幻·戈登斯頓學校引進了戲曲課程作為學生們的必修課,蒲劇、眉戶、京劇、豫劇都是孩子們學習的內(nèi)容,每周兩節(jié)課。為了更好地推進“戲曲進校園”的實施,學校成立了戲曲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研發(fā)出了全國首部適合小學生的戲曲課程體系——可幻戲曲課程體系1.0版,包括理論課、唱腔課、身臺課、基本功課、排戲課等五大課程。針對一些具有戲曲潛質(zhì)的學生,學校還專門成立了可幻少兒戲曲團,吸納學生80余名;創(chuàng)排了戲曲韻律課間操,在京劇背景音樂下,廣播體操與中國傳統(tǒng)戲曲元素相結(jié)合,把戲曲程式化動作融入學生健身運動,讓孩子們時刻感受戲曲的魅力。2018年3月30日,臨汾市首家“戲曲傳承基地”在該校成立。
經(jīng)典需要傳承,要想戲曲的種子變成蒼天大樹就必須培養(yǎng)觀眾土壤。學校通過一個孩子學戲曲帶動一家人了解戲曲的活動,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戲曲。9歲的劉銘洋在第一次參加學校的戲曲元旦晚會時,看到少兒戲曲團學生表演的《梨園情》后就深深地喜歡上了戲曲。她說:“戲曲的聲腔一唱出來我就可以知道她是高興的還是傷心的?!碑斔严胍獏⒓由賰簯蚯鷪F的想法告訴媽媽后,媽媽很不理解,但還是尊重了孩子的選擇。第二年學校舉辦的戲曲元旦晚會上,媽媽帶上姥姥和姥爺一起去看她的表演,一家人在為孩子的精彩表現(xiàn)感到驚訝的同時,也開始慢慢了解戲曲并開始全力支持孩子學習戲曲。每當劉銘洋覺得太苦想要退縮的時候,媽媽和姥姥總是不斷地為她加油打氣。
米妮的媽媽以前總覺得唱戲就是咿咿呀呀的,太過吵鬧,不能接受?!?015年,米妮作為少兒戲曲團的學生第一次參加戲曲晚會,出演《穆桂英掛帥》,孩子第一次登臺,翎子掉了,但孩子沒有間斷表演。當時,我就覺得我家孩子真的就是角兒了?!爆F(xiàn)在米妮一出門,看見跟戲曲有關的情景,就給媽媽講解戲曲知識。孩子學戲,家長都成了戲迷,戲曲的服裝特別美,而且很講究,每一個角色的衣服都是整套的,孩子穿上上臺就充滿自豪感。
戲曲就是有這么大的魅力?!睹娦颉分袑懙?,“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便是戲曲的起源。臨汾蒲劇院的馬典屯老師這樣評價這所學校,他說:“這里的孩子不管以后學不學唱戲,他們的一生都會對戲曲有記憶、有感情?!毕宸诳h唐人居的董事長曹三剛現(xiàn)在也正在為自己的母?;I資引進戲曲課程,他說:“可幻,讓孩子一生永遠都擁有高雅的藝術(shù)細胞?!?/p>
深耕育桃李,今日滿園香,可幻·戈登斯頓學校在讓孩子們學習、傳承戲曲文化時,也在無形中為傳播戲曲文化、培養(yǎng)戲曲土壤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