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就《滔滔黃河》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談談多媒體教學在地理課堂上的應用。
1.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多媒體可以創(chuàng)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導入《滔滔黃河》一課時,我先播放了《黃河大合唱》的影視片段,讓同學們在欣賞豪邁的歌曲、雄壯的畫面、深情的朗誦中,體會黃河滔滔氣勢、自強不息的精神,體會黃河作為母親河的偉大和無私,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想要了解母親河、親近母親河的興趣。
2.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于學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動感,又有利于知識的獲得,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如在介紹黃河上、中、下游三段的自然特征時,我先出示了中國政區(qū)圖和中國地形圖,讓學生整體感受一下黃河的輪廓特征,思考這種九曲形態(tài)與她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有什么聯(lián)系,然后再把黃河各段的典型風光展示出來,引導學生總結各段的自然特征,從而使難于理解的重點、難點,變得形象、生動、具體,清楚易懂, 使教學收到良好效果。
3.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tài)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如在介紹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時,我先放了一段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視,再用動畫演示“地上河”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就很容易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積而成,罪魁禍首原來是黃土高原中游的水土流失。
4.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貫穿于始終的基本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如介紹黃河干流輪廓特征時,從源頭到入??冢弥亓辽?、閃爍的方法來突出干流的走向和大“幾”字形的特征,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征的概念。
5.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地理課堂貼近生活、融于生活。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課堂上學的理論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并試著去分析、解決一些地理問題和事象。真正做到用“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這一理念來指導教學,讓教學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社會,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地理素養(yǎng)的新時代公民。(汾西三中 要麗平)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用愛心播種希望
下一篇: 臨汾十中邀全國名師講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