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恢復三十年來,考試分數一直是招生的唯一指標,當然,在上個世紀80年代前后,還有一項指標,叫“政審”,那是畸形的“成分論”在特定時代的怪胎。這一回,臨沂師院不唯分數論英雄,將綜合素質納入招生考評范圍,把螃蟹吃得吱吱叫,引來輿論聚焦,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唯分數論的教育環(huán)境,高校錄取的大學生,從來不缺少高分低能者,他們沒有思想,不懂社會,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分數高是支撐他們自傲的唯一支點。這樣的人,走進社會,也只能是次品、廢品。更嚴重的是,這種教育環(huán)境,把應試教育刺激成一匹發(fā)瘋的西班牙斗牛,橫沖直撞,擋者披靡。整個社會、全體家長、學生都為分數熬紅了眼睛。8月29日晚上,央視播出了一個專題:《成都10萬學生參加補習》,觸目驚心,本該輕松快樂的暑假成了比正常讀書期間更累的“學習月”。這其實是一種極普遍的現象,放眼全國,莫不如此,不獨成都為然。分啊分,學生的命根!哪個學生會不要“命根”?
分數叫全體中國人瘋狂,學校也就成了高分低能的廢品的流水生產線,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自然只有靠邊站。有人哀嘆,大學生競爭力不如農民工,大喊著“成績一等的幫人打工,成績二等的自己做老板”,并以此證明讀書無用,悲哉!
因此,筆者為臨沂師院將綜合素質納入招生考評范圍歡欣鼓舞,國家、社會需要的是有用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廢品。一旦臨沂師院的舉措推廣到全國,教育的風向必將為之一變,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身體素質的增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都是指日可待的。
當然,綜合素質的評定,有著極大的主觀性,不像擺在桌面上的考試分數那樣容易操作。據悉,兩年以前,山東省就將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寫入電子檔案,并規(guī)定它是錄取依據之一,可是,這一政策一直停留在政策層面,關鍵的障礙,就是評定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如何增強綜合素質考評的可操作性,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考驗著相關部門的智慧。(紅網 謝浮名)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商品房計價不妨套內套外分列
下一篇: “綜合素質”恐成高招新暗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