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難的事。最容易,是因為三歲的小孩也會說話;最難,因為最擅長辭令的外交家也有說錯話的時候?!闭f話,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用語言與他人進行著溝通和交流,因此,會不會說話”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有著很大影響。
寫到這里,想起了一個老生常談的故事。故事講了有一個人請客,看看時間過了,一大半的人還沒來。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說:怎么搞的,該來的客人還沒來?”一些敏感的客人聽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了?”于是便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了幾位好友,便越發(fā)急了,便說:怎么這些不該走的客人走了呢?”剩下的人一想:走的是不該走的,那我們剩下的便是該走的了?!庇谑怯侄甲吡?。最后只剩下一個跟主人比較親近的朋友,看了這種局面,就勸他說:你說話前應考慮再三,否則說錯了,就不容易收回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釋說:我并不是叫他們走啊!”朋友一聽,心想:不是叫他們走,就是叫我走了?!庇谑且沧吡?。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說話悲劇”,也許那個主人本無那意,僅僅就是一句“該來的人還沒來?”就造成所有朋友都離席而去。倘若他說成“怎么還有人沒來?”想必結果就會大不同。
由這個故事可見,說話真是一門藝術,會說話的人,一句話把人說跳,一句話把人說笑,反之亦然。
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一個人的人生是否成功,與其說話水平和辦事能力有很大的關系,會說話的人往往在辦事時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一個人的說話辦事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來獲得,因此,說話這門藝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思考。
盧婷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百姓更需要“最方便”
下一篇: 一草一木關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