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個家庭自1993年始,資助1名井岡山貧困小學生,直到他初三畢業(yè)。后來孩子到廣東打工,見面聊天時,孩子說“謝謝阿姨每學期提供的40元生活費”,捐助人頓感驚訝,寄給孩子的至少是10倍!而且寫給孩子的信也從未被收到。(3月11日中國網)
又是一則足以引起公憤的新聞!愛心就這么被無恥地愚弄,原本就脆弱的信任又被潑了一瓢冷水。我不知道,倘若不是雙方面對面提及,二十年前舊事的內情是否會一直被隱瞞下去。我也不知道,當被蒙在鼓里的受捐者心存感恩、捐助者倍感欣慰時,當公眾為“手拉手”助學活動叫好、為一對一資助感到滿意時,伸出罪惡之手的那些人是否在角落里淫笑?我知道,這世上最令人痛苦的事情莫過于好心善意被欺騙和耍弄。
400元,放在上世紀90年代,放在老區(qū)井岡山,放在一個貧困家庭,它可能會因此改變一個小學生的命運。然而,400元減40元等于360元,九成捐款的被“克扣”使它并未發(fā)揮最大的效用,肇事者”是何等的貪婪,行為是何等的無恥!時隔近二十年,追查責任人也許還有必要,但這些受助貧困小學生已經不能再回頭選擇。
這個時候,我更加明白了一些身邊朋友的選擇。他們寧愿親自驅車,翻山越嶺一路顛簸地將捐款或物品遞到受助者的手中,也不愿意通過一些慈善組織轉贈這份愛心。我想,這倒不是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公益慈善機構統(tǒng)統(tǒng)都有黑幕,只是“九成捐款縮水”這類偶發(fā)的負面新聞太具擴散效應,它往往由點及面,由“肇事”部門或個人殃及整個系統(tǒng),從而集體失信于人。
當貪婪染指善款,哪怕從中攫取一分一毫據為己有,都是對受助者的利用,對捐助者善意的欺騙。就整個慈善事業(yè)而言,受到的傷害雖然未必如個人那般感受切身,但它的影響更為深遠。據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社會捐贈總量約700多億元,與前年相比降幅超過1成多。除了經濟形勢持續(xù)低迷之外,業(yè)內人士也直言,不得不承認,郭美美事件后慈善問責風暴的滯后性,對個人捐贈的熱情有一定影響”。
在人的貪婪本性與公益慈善存在漏洞的雙重作用下,才會發(fā)生400元捐款縮水九成這樣荒唐的事情。正是善款使用中的種種不透明,也才會使內情被塵封了長達近二十年。當前,比追責更要緊的是找出問題究竟出現在了哪個環(huán)節(jié),并千方百計地堵住其中的漏洞,對全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追蹤,不給鉆營者留下空子。否則,這樣荒唐的事情還會接二連三地上演。
(文/孫宗林)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亮劍”非法客運 運管嚴查“黑車”
下一篇: 假如沒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