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特殊的群體,她們在輿論熱點中似乎總能輕易上“頭條”,那就是跳廣場舞大媽們。不過,現在的她們已轉行——暴走。每晚7點半,原本冷清的徐州云龍湖珠山景區(qū)開始沸騰起來。3人一排,整齊的隊伍,著裝統一,伴隨著廣場舞激昂的音樂,大媽們大步向前暴走,迅速將景區(qū)周邊道路“占領”。7月10日《現代快報》)
從擾民“廣場舞”到街頭暴走,很顯然,大媽們已經在改變著自己,更值得稱贊的是,這樣的暴走,或者說健身習慣,是這個社會眼下最欠缺的。大媽們通過鍛煉保持身體健康,無論對于個人、家庭,還是社會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好事情,應該鼓勵。
雖然沒有了噪音污染,但搶占了機動車道,干擾了正常交通,又與車主發(fā)生矛盾,還是沒有逃脫被批評和指責的境地,依然被人貼上不文明標簽。但是,設身處地想一想暴走族的主要構成群體——“廣場舞大媽”們,也真是太大容易了。你說跳跳廣場舞,附近居民們說吵說鬧說廣場被占領,那好,改成暴走,怎么又礙事犯法了?這么一來,讓大媽們一顆顆寂寞難耐的心,如何安放?
而事實上,不管是跳廣場舞擾民,還是暴走搶占機動車道,或者機動車搶占人行道,歸根結底是公共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暴走的群體大都是退休老人,他們的業(yè)務文化娛樂和體育健康生活雖然沒有年輕人豐富,但他們同樣對廉價的文化娛樂和體育健康生活鍛煉有著很大的需求和追求,她們老有所樂,她們有鍛煉的權利。可是,想鍛煉不去廣場和馬路,還能去哪兒呢?公園?帶孩子散步的、談戀愛的,都得去那兒。健身房?花錢太多,而且往往有年齡限制,大爺大媽們很容易“受歧視”。這就使得暴走大媽們不得不擠占有限的公共資源和公共空間,把距離居民區(qū)較近的城市公共廣場和道路當成活動場地,自我享受、自我陶醉,不能跳廣場舞了,那唯一能爭取的,也就剩下那點公共場所——馬路去暴走了。
如果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場所,如果有更多適合老中年人消遣健身娛樂的項目,如果有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于老年事業(yè),廣場舞”大媽、暴走”隊伍與社會之間的沖突還會解決不了嗎?其實,大媽”們就存在于我們身邊,對她們追求“健康”的渴望我們不能進行指責,而是應多一些善意的理解,多一些行動的支持,讓她們能夠活得更出色、更精彩。 楊文婷
責任編輯:席沛釗
上一篇: 食品安全不能僅靠企業(yè)自覺
下一篇: 暑期安全一個未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