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视频在线播,1024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思思五月婷高清在线,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s id="zrxjt"><nobr id="zrxjt"><kbd id="zrxjt"></kbd></nobr></s>

      <sup id="zrxjt"><thead id="zrxjt"></thead></sup>
      <acronym id="zrxjt"></acronym>

      <s id="zrxjt"><nobr id="zrxjt"></nobr></s>
      1. <s id="zrxjt"><abbr id="zrxjt"></abbr></s>

        秋 上 靈 空 山

        2013-11-27 16:06: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王友明

         

        山西的山,我上過不少,但顯露的均是北方大山雄偉、渾厚的性格。而地處沁源縣西北部的靈空山,卻有著南方大山清逸、秀麗的特色。

        車子一直開到山腳下,因路窄難行,只好棄車徒步。這時,從靈鶴飯店走出一位慈眉慈目的少婦,毛遂自薦地要免費為我們導游,盛情難卻,我們答應了。前行不到2公里,少婦碰見一少女,立即向我們介紹:“這是我外甥女,姓王名麗,普通話講得好,讓她導游你們一定會滿意的?!睆纳賸D那眉里眼里露出的神氣,我猜想到她是個精明、潑辣的女人。

        那天,正逢立秋。本來山中的空氣清新,風兒涼爽,此時,微風和緩地吹拂著,更感到渾身舒爽。在山坡的拐彎處,我看見兩株并肩而生、傲然挺立的參天古松,筆直圓滑的軀干像擎天長柱一般。凝視著它瀟灑、凝重、赫然超群的姿態(tài),我仿佛才真正悟出偉岸挺拔的深刻內涵。王麗小姐說,這兩株古松名叫“二仙傳道”,高約40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它是下凡講經說法的兩位神仙的拐杖變成的,因有仙氣,才長得如此非凡脫俗。神話終究是神話,不可相信。但其巍峨的模樣,確實令游人驚嘆不已。

        腳踩著千人萬人百年千年磨明了的石子路,從靈空山底往山頂上攀,半個小時工夫,人至山腰間。又一株高約40米,根部直徑約5米的千年古松,擋住了去路。由于它一枝出土,派生三大枝后,又分作筆直的九枝主干,團抱簇擁直插云天,舒展的枝椏針葉飄然優(yōu)美,恰似九面迎風招展的擎天大旗,因此得名“九桿旗”。立于山坡仰面觀望,“九桿旗”就像一團沖天而起的蘑菇狀綠色云霧。它是大自然的給予,是靈空山的驕傲!我們背靠大樹,留下了永恒的紀念。

        從“九桿旗”身旁的石階走去,愈行愈艱難。過“虎口”時,我們幾乎是爬行。走在僅有尺余寬的“龍脊”上,往東看溝壑萬丈,往西看萬丈深淵,有生以來,我第一次體會到性命攸關的滋味。再往前,便是艱難驚險的“十八盤”。清人詩云:“慢說羊腸險,行來此地看。九折險已極,那堪盤又盤?!毕铝恕笆吮P”,我出了一身的冷汗,可又感到自豪:我勝利了!

        東行百余步,只見兩崖相交無路可走。這里崖壁升聳,峽壑險邃,冰冷的窄縫內天昏地暗,溪流奔涌。抬頭上望,在那如同利斧把一座大山劈成兩半的險崖絕壁之間,透過茂密的樹叢,露出一線天色。導游告訴我們,這就是“一線天”。

        穿過“一線天”,迎面是一單拱石橋,坐落在數丈高的兩塊石條上,上有棚式長廊3間。遠遠望去,石橋橫空,霞光迷離,若一彎朦朧蝕月,煞是好看。游過靈空山的同伴說,這座橋叫仙橋,是龍母與五龍相斗時,龍母頭上的金簪變化而成的。如今,“龍母不知何處去,金簪猶在石中間”。我觀看良久,禁不住擊掌稱奇。踏著彎曲的石階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攀上了仙橋。手扶欄桿,探視橋底,迷蒙灰暗的深谷中一股陰森之氣撲面而來,我覺著頭暈目眩,身搖欲墜,趕快扭轉身,坐在長廊下的小木凳上。此時,已近日中,饑腸轆轆的我,感到兩腿發(fā)軟。于是,在小攤上要了碗面皮充饑。吃罷面皮,小憩片刻,又精神十足了。

        走下仙橋,一路下坡來到了圣壽寺。寺背崖臨谷,雄視南天。創(chuàng)建于唐代,最早稱“鐵瓦寺”,五代后稱“先師禪寺”。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趙匡胤起兵攻打北漢時,兵敗失利,被漢將劉繼業(yè)追趕到靈空山,遂放火燒山,企圖將其燒死。結果,天降大雨,使趙匡胤幸免于難。自此,宋代皇室每年來這里敬香。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趙匡義御筆賜額為“圣壽寺”,一直沿用至今。寺中不同于其它佛教禪院之處是,大殿供奉的系先師菩薩和四海龍王。因先師菩薩是唐懿宗的四太子,唐末避黃巢起義來此削發(fā)為僧,并坐化靈空山中。五代后唐時,謚封“施雨王”;后周時期,加封“先師菩薩”。故,先師菩薩成為靈空山道場中的首席供神,并配四海龍王掌管方圓百十里土域的風雨陰晴。難怪靈空滴翠,四季如畫,我想,這或許是四海龍王的護佑之功吧!

        圣壽寺的建筑布局以橫軸為序,左右排立。中院五楹大殿氣勢雄宏,內外二檐斗拱雕龍繪鳳,青金五彩,莊嚴肅穆。其它5院錯落有致,各有山門,互相貫通,左右呼應。其布局獨特嚴謹,風格鮮明。由中大殿東山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廂房山墻上的一個紅色大字,乍看是感,細瞧又不像。問其僧尼,方知是把“有感”二字合為一體,西廂房山墻上的“有應”與之對稱。有趣的是,一個小小的“有”字,十分巧妙地安排在繁體的“感應”二字之中。字大如牛,運筆有神,遒勁凝練,對稱和諧。那獨出心裁的構想,令我欽佩。面對這絕妙的大字,我油然生出一種“未向神佛拜,先覺廟堂靈”的感覺。

        吸引人的還有正殿東西大門磚壁上,用陰陽手法雕鑿的對聯:峰影不隨流水去,鶴聲猶帶夕陽飛;山鳥不知名利客,野花猶獻廟堂香。東聯巧用仿金文與形象文編撰而成,字體形象、古樸、嚴謹、典雅,駐足欣賞中,游人常有些捉摸不透或頓然開悟之快;西聯則以流暢的行書成就,意境優(yōu)美,筆跡灑脫,煥發(fā)出一種靈秀歡快的氣氛。

        出了圣壽寺,登上半山腰,我發(fā)現有一個洞口半藏的天然溶洞,便信步走了進去。一老尼說,這是龍泉洞。洞不深,但很寬闊,洞內清涼宜人,泉水叮咚。我掬一捧泉水,洗了把臉,格外的涼爽。環(huán)視洞中,只見鐘乳垂掛,怪石猙獰,伴著幽暗的光線,顯得十分古怪和悚骨森森。

        繞過龍泉洞,順著一條崖縫中陡峭的石階小路,我緊抓鐵索,一步一喘地向上攀援。其險要如登云霄之梯,攀到彎急階陡處,向下一望,一段段的都疊到了一起,真有點不寒而栗。爬了152級臺階,終于到達了菩薩閣,站在平臺,凝神遠望,滿山生機勃發(fā),勁拔英武的古樹云杉;絲枝交扭,纏繞而上的高攀野藤;巖縫里隨風搖曳,垂桿伸枝的倒掛青松;石崖下彎彎曲曲,緩緩潺潺的青石溪流,盡收眼底。腳下的圣壽寺,更是紅磚青瓦,片片可數。我的心情豁然開朗,眼界頓覺開闊。久久凝視一山翠色,我放飛思緒,讓它任意馳騁在這迷人的世界。

        漫游靈空山,恰似進入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卷,一步一景,步步神奇,景景誘人。這里真乃奇山仙境之所!

        正待返回,突然一片濃重的黑云壓了過來,陣陣雷聲也由遠而近。我們加快步伐,想在雨前趕到停車處。誰知,途中便下開了雨,且越下越大。王麗小姐說:“大家別急,先到樹下避避雨,我舅媽會叫人送傘來的。”我半信半疑,仍往前趕。沒走多遠,看見一位打傘的少女手提塑料袋迎面奔來。她嫣然一笑:“師傅,老板讓我送傘來了。”我們每人拿了一把,那一刻,大家心里都充滿了感激。

        來到靈鶴飯店,我才明白,那少婦原來就是飯店老板。她已為我們倒好了洗臉水,泡好了茶,又拿來撲克讓我們消遣。小小的飯店,洋溢著家的溫馨。閑聊中,我得知她姓翟,曾當過教師,下崗后來此經營飯店。她正是憑著誠實和熱情,贏得了游客們的一致贊譽。

        飯后,女老板又將8本《靈空山》書贈送給我們。車開了,她仍頻頻揮手,并說著:“再見,再見,歡迎下次再來!”

        透過車窗,回望著漸漸遠去的靈空山和女老板的身影,我真的被靈空山的秀色,被這依舊純樸的民風陶醉了,深深地陶醉了……

        (原載《市場消費報》副刊2001年8月27日,《臨汾日報》副刊2001年9月20日,《上黨晚報》文學副刊2004年10月1日)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情 緣

        下一篇: 如 雪 梨 花

        相關閱讀

          本文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