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王小庚)今年以來,古縣司法局認真謀劃,全面部署,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司法行政工作的中心任務緊密結合,祛除“四風”頑疾,鍛造“三嚴三實”的作風,進一步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確保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古縣司法局把轉變作風、重塑形象作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撐。一是強化思想教育,認真組織開展學習教育活動,采取輔導學習、專題黨課等形式集中學習10次;將教育實踐活動與傳統(tǒng)道德教育相結合,邀請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3場;集中觀看教育片兩場。對影片《焦裕祿》展開了討論交流。通過這一系列措施,黨員干部思想上受到教育,認識上得到提升,并認真撰寫心得體會3篇。服務群眾的觀念深入人心。二是轉變工作作風,在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積極向全局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2次,通過發(fā)放征求意見表、設立意見箱、開通電子郵箱等多種方式,收集梳理領導班子和成員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共計10條,拿出積極有效的整改措施,推動工作作風轉變。三是加強組織紀律,深入開展“工作秩序渙散,紀律松弛”專項整治工作,本著不護短、不遮丑的原則,大力整頓工作紀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整治遲到早退、請長假、在崗不作為等情況,努力在全局營造風清氣正、爭創(chuàng)一流的工作氛圍,樹立起積極向上、克己奉公、遵紀守法的良好形象。
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活動主題,結合“一村一警”聯系走訪活動,古縣司法局把服務群眾作為提升轉化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徑,努力為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在走訪活動中,廣大干警帶著踐行群眾路線的態(tài)度和服務群眾的目的,深入到全縣16個村、1個社區(qū)中,收集整理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班子領導對全縣7個鄉(xiāng)鎮(zhèn)實行分片包管,督導、檢查干警進村入戶走訪情況,協調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困難,充分利用好走訪活動這個服務群眾的實踐契機。一是廣泛開展核心價值觀和傳統(tǒng)道德教育,教育群眾如何處理夫妻關系、家庭關系、子女教育等問題,通過和諧身心、和諧家庭達到社會和諧的效果;局長被臨汾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聘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育核心價值”宣講活動特約講師,義務在遼寧、臨汾、運城及本縣宣講40余場,受到干部群眾普遍歡迎。二是服務全縣法制建設,以“法治古縣”建設為中心任務,深入推進“六五”普法,集中開展普法宣傳活動1次,印刷發(fā)放各類法律宣傳資料5000余份,接待群眾解答法律咨詢300人次。三是服務基層社會和諧穩(wěn)定,主動出擊,積極調處化解群眾中涉及婚姻、土地、繼承、侵權等方面的各類矛盾糾紛,所有案件檔案整理建檔,并把140余個典型調解案例整理匯編,印制人民調解案例匯編5冊。四是服務農村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為南垣鄉(xiāng)駝腰村等地邀請市林業(yè)局高級專家對16戶核桃種植大戶專門培訓種植技術,與縣水利局、財政局協商解決人畜吃水問題,把駝腰村蓄水池建設納入“一事一議”,爭取建設資金,向縣民政部門額外爭取3個低保名額,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問題。
今年以來,古縣司法局突破難點創(chuàng)品牌,突出特色樹形象,年初,擬定投資3萬元建立集合公證、律師、法律援助為一體的法律便民服務大廳,有效整合服務資源,將法律服務整合一站式辦理模式,全力打造一流的法律服務大廳。大廳內設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律師接待、公證辦理、人民調解等服務窗口,調配業(yè)務骨干、律師、公證員實行坐班服務,實行“一廳式”管理,形成法律咨詢、涉法維權、法律服務的集群化、“超市化”布局,來訪群眾只要走進服務大廳,所有涉法問題都能得到“一條龍”的法律幫助,讓群眾真正感受到便利、高效。
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作風明顯改進,面貌煥然一新,想干事、能干事、謀大事的多了;下基層、走基層、沉在基層的多了;群眾關心的難題、棘手問題、遺留問題處理的多了。廣大黨員干部錘煉了黨性,洗滌了思想靈魂,補充了精神之鈣,祛除了行為之詬,深化了認識,促進了“四風”突出問題的解決,促進了黨員干部作風的轉變,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的滿意度。
責任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