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视频在线播,1024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思思五月婷高清在线,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s id="zrxjt"><nobr id="zrxjt"><kbd id="zrxjt"></kbd></nobr></s>

      <sup id="zrxjt"><thead id="zrxjt"></thead></sup>
      <acronym id="zrxjt"></acronym>

      <s id="zrxjt"><nobr id="zrxjt"></nobr></s>
      1. <s id="zrxjt"><abbr id="zrxjt"></abbr></s>

        侯馬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巡禮之民生幸福篇

        2019-12-10 09:10:37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 這是一座開放度和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的城市:

          她地處秦、晉、豫大三角的中心,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突出,是晉南人才、物流、信息等資源要素的匯聚地,是山西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還是新亞歐大陸橋(荷蘭魯特丹港到中國山東日照)重要的交通樞紐。自古為“燕、趙、秦、蜀之通衢大道”。

          這是一座“面積雖小卻榮譽滿滿”的城市:

          論行政區(qū)域總面積,她是山西省乃至全國面積最小的一個縣級市。然而,小小的體量卻蘊含著大大的能量,她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中國綠色名市、山西省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諧城市、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zhèn)化質量百強縣市……

          這是一座內斂厚重、充滿溫情的城市:

          她是全國縣級市里唯一一座沒有地方方言的城市,卻以參與人數眾多的“廣場舞大媽”享譽周邊;她是臨汾市脫貧攻堅任務最小的縣之一,卻仍一招一式下足了“繡花功夫”;她用健康城市建設、平安侯馬建設為民生幸福保駕護航,用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和藏在民生細節(jié)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贏得了人們的肯定與喝彩。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p>

          從“廣場舞大媽”看百姓的幸福感

          每個清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晨練的人群便從四面八方聚攏在位于侯馬市區(qū)的新田廣場。廣場舞、太極拳、晨跑……偌大的新田廣場瞬間人聲鼎沸,匯聚成一片歡樂的海洋。這當中,上千人的“廣場舞大媽”隊伍成為這片海洋中最歡快的浪花。

          “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越過越舒坦。我每天的主業(yè)就是跳廣場舞,身體好了,心里也樂呵。”一位練廣場舞的大媽舒展著手臂,邊跳邊說,幸福在臉上的細紋間流淌。

          侯馬跳廣場舞的大媽人數遠高于周邊的運城、曲沃、襄汾、新絳等縣市,這是來過侯馬的人的共識。

          曾經,省文明辦在侯馬市檢查工作時,對這一現象感到十分驚訝,“我們去過周邊許多縣市,從沒見到過像侯馬這樣,有這么多跳廣場舞的大媽?!币恍腥松踔翍岩蛇@些大媽是不是被臨時找來撐場面的。陪同的市領導說:“這些大媽每天早晚都在這里跳舞?!彪S機詢問了身邊正在跳舞的一位大媽并得到肯定回答后,省文明辦一行人感嘆侯馬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真高。

          如果說跳廣場舞只是民生幸福的一個側面,那么一個地方沒有地方方言,則是這個城市文明、開放的另一個側面。

          侯馬沒有地方方言,置身侯馬你會發(fā)現,無論大街還是小巷,人們大都操著一口頗為標準的普通話。這是因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侯馬本地的人口少,隨著平陽機械廠、省建一公司、風雷機械廠、502電纜廠等一批地營以上企業(yè)的入駐,幾年光景,當地方言幾乎被南來北往的人的普通話所取代。據有關資料查證,目前,侯馬是全國縣級市中唯一一個沒有地方方言的城市。

          民生幸福,帶來的是群眾健康指數的提高。在侯馬百歲老人較多,據統計,2015年侯馬的百歲老人達16人,在全省按人口比例高于其他縣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是百姓的幸福指數。在侯馬,觸目所及,滿眼皆綠,市府路的國槐、程王路的楊樹、紫金山路的法國梧桐……目前,該市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5%,機關、企業(yè)、居民庭院綠化達標率達71%,人均綠地達11平方米,現有街頭綠地和街心公園40余處。如今的侯馬市“人在林中,城在綠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先后被評為全國生態(tài)示范區(qū)、山西省首座園林城市。

          從“繡花功夫”看百姓的獲得感

          侯馬市位于汾澮交匯處,這里土地肥沃,地勢平坦,農村貧困人口較少。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406戶、764人,共涉及5個鄉(xiāng)辦、70個村。其中,“五?!睉?17人,低保戶266人,是臨汾市脫貧攻堅任務最小的縣之一。

          “不能因為貧困人口少、脫貧壓力小,就在脫貧工作上不作為、慢作為。脫貧路上,絕不能讓一戶貧困戶掉隊!”以民生幸福為己任,侯馬市委、市政府領導達成了共識。

          “靠光伏發(fā)電,我家每月可收入300多元錢,這可給我?guī)土舜竺α?。”在侯馬市上馬辦復興村,5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席勝利指著自家房頂上的光伏發(fā)電說。像席勝利這樣依靠光伏發(fā)電脫貧的貧困戶,侯馬市共有312戶。

          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也在精準,脫貧質量是檢驗精準的試金石。近年來,侯馬市下足了繡花功夫,脫貧攻堅做到了六個精準:

          一是扶貧對象精準。對全市扶貧對象進行及時有效的跟蹤調查,精準地進行動態(tài)調整。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分別開展了扶貧對象動態(tài)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調整后貧困戶為406戶、764人。

          二是項目安排精準。發(fā)展產業(yè)是促進群眾增收和實現穩(wěn)定脫貧最根本的支撐。2018年侯馬市共安排268萬元用于產業(yè)扶貧,56戶受益貧困戶,每年可增收3300元,建立了長久的增收渠道,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

          三是資金使用精準。2018年侯馬市把上級專項扶貧資金210萬元,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安裝自來水7.43萬元、大暖補貼13.2萬元;實施雨露計劃1.6萬元;大學生補助0.5萬元;小額信貸保證保險費3萬元;小額信貸貼息10.48萬元;戶用光伏表箱1.6萬元;戶用光伏監(jiān)理費3.9萬元;貧困戶產業(yè)扶貧項目168萬元。

          四是扶貧措施精準。針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際情況,侯馬市通過結對幫扶、保險扶貧、光伏扶貧、教育扶貧、產業(yè)扶貧、金融扶貧、房屋修建、政策兜底等八項措施精準扶貧,成效明顯。

          五是幫扶隊伍精準。侯馬市脫貧攻堅工作實行“包聯領導”負總責、鄉(xiāng)村抓落實、部門單位搞幫扶、精準到村到戶到人的工作機制,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由28位縣處級以上領導包聯、9個部門牽頭、145支幫扶工作隊幫扶,形成了全社會參與扶貧的大格局。

          六是脫貧質量精準。侯馬市貧困人口退出嚴格執(zhí)行《山西省貧困退出辦法》規(guī)定程序和指標標準。經過民主評議、農戶確認、村公示、鄉(xiāng)(辦)審核公告、認定后銷號。為鞏固和提升脫貧成效,杜絕脫貧后出現返貧現象,實現真脫貧、脫真貧,2018年該市制定了《侯馬市脫貧攻堅長效機制》《侯馬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實施方案》,量化了幫扶責任,建立了對口幫扶常態(tài)化機制。

          從2016年開始,侯馬市財政共拿出200余萬元,幫助貧困戶采用光伏、產業(yè)脫貧。在實際工作中,他們突出問題導向,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具體做到了:

          實施金融扶貧。在實施金融扶貧小額信貸項目過程中,市政府向承擔相關任務的4家銀行注入了140萬元風險補償金,與銀行、保險公司簽訂了三方協議,并于2017年9月6日成立了侯馬市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管理委員會,2018年,發(fā)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280萬元,有56戶貧困戶受益,每年可增收3300元。

          推進教育扶貧。開展了義務教育階段輟學情況和各類教育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排查,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家庭經濟困難導致子女難以完成學業(yè)的,實施了“雨露計劃”。2018年為9名學生申請了“雨露計劃”,貧困戶家庭70名適齡學生無一人因貧輟學。

          落實醫(yī)療扶貧。侯馬市大力實施省委、省政府“三保險、三救助”醫(yī)療保障幫扶措施,完善保險救助機制,擴大救助范圍,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100%;積極落實健康扶貧“雙簽約”服務及“先診療、后付費”政策,組建了51支家庭醫(yī)生團隊,組織197名醫(yī)務人員,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入戶簽約、不定期隨訪、上門義診服務。為76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購買了意外人身傷害保險,做到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yī)療有保障。

          強化住房保障。侯馬市積極落實住房保障政策,2016年、2017年共為148戶貧困戶新建或修繕了房屋,占到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實現了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有房住。

          用好兜底政策。侯馬市充分運用“低?!薄拔灞!倍档渍?,解決貧困家庭“兩不愁”問題,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了“低保”“五?!狈秶?。

          從“健康城市建設”看百姓的滿意度

          面對21世紀城市化給人類健康帶來的挑戰(zhàn),198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近年來,我國也提出了健康城市計劃。

          2016年,侯馬市被確定為全國38個健康城市之一,也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個健康城市。

          近年來,侯馬市將健康城市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各級黨政班子年度目標考核及每年為群眾辦的實事工程,形成了政府統領、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建設格局,在環(huán)境打造、輿論宣傳、專業(yè)指導、居民參與、典型引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定的社會氛圍。

          ——全力打造“十分鐘健身圈”。如今,侯馬市體育場地及設施已達475個,全市78個行政村,26個社區(qū),均建有小游園或文化廣場,安裝了體育設施,為群眾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環(huán)境。如今,侯馬市已實現了步行10分鐘就可到達健身場所的目標。同時,侯馬市城市社區(qū)活動場所和健康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加強,2018年,著重建設了新田廣場健康步道,對主步道進行了健康環(huán)境布置,設置了健康公園標識、路線圖、溫馨提示、健康步道的起點、終點、行走步數、能量消耗指標等提示。在注重群眾健身的同時,侯馬市還注重筑牢健康體系籬笆。如今,侯馬市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7%,城鄉(xiāng)低保戶、五保戶達到了應保盡保,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救助率達到了100%。

          ——加強群眾健康意識教育。培育健康人群,是健康城市建設的根本。侯馬市有群眾自發(fā)組織的健身團隊110個,群眾對健身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與此同時,侯馬市還在全市不定期組織“健康與游泳知識講座”“健康與跑步知識講座”“健康與跳舞知識講座”等系列活動,使群眾了解了體育與健康的有關知識,增強了健康意識,實現了健身群體的健康意識,促進了全民健康與全民健身深度融合。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近年來,侯馬市先后成功舉辦了多起國內外體育賽事。2018年成功舉辦了智匯中國飛鏢賽、中西部青少年籃球錦標賽、老年“長壽杯”門球賽、公益健步走、“我是舞王”等比賽;2019年舉辦了國家級體育賽事中華詩詞“一帶一路”行國際交流項目暨“農商行杯”中國飛鏢公開賽。通過比賽,帶動了市民體育鍛煉的熱情,如今侯馬市參與體育鍛煉人數已達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立健康教育服務網絡。侯馬市建立健康知識傳播“六個一”工作平臺,即:一個電視專欄、一檔廣播節(jié)目、一組報紙專版、一系列健康大講堂、一個手機短信平臺,一個健康教育微信平臺,在全市營造全民學習傳播健康知識的氛圍。同時,開展健康素養(yǎng)水平監(jiān)測,確定一個社區(qū)、一個農村作為監(jiān)測對象,不定期開展健康素養(yǎng)監(jiān)測和調查。這一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強化了市民的健康意識。

          ——科學實施健康因素評估。2018年,侯馬市聘請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對健康城市工作進行了第三方評估,結果顯示,侯馬市的健康城市建設基本指標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家健康城市建設的基本健康指標。侯馬市的煙草危害知曉率水平高于50%,吸煙率為24.0%,低于2015年全國吸煙水平28.1%,男性吸煙率為48.2%,低于2015年全國水平52.9%。侯馬市市民對控制體重措施和“日行萬步”含義的知曉率分別為66.6%和43.4%,規(guī)律鍛煉率為20.8%,與2015年全國調查數據18.7%的規(guī)律鍛煉率相比較,侯馬市居民身體活動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

          從“平安城市建設”看百姓的安全感

          近年來,侯馬市以創(chuàng)建平安侯馬建設為抓手,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工作,把社會穩(wěn)定、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擺在重中之重,在社會管理工作中,率先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制訂出臺了《侯馬市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工作實施方案》。截至目前,實現了社會管理綜治機構設置、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天眼工程建設、群眾信訪訴求幫扶工作、社區(qū)網格化管理新機制。

          健全綜治基層機構。侯馬市十分注重社會綜合治理辦公室在基層發(fā)揮的作用,現全市8個鄉(xiāng)辦綜治服務管理中心,58個成員單位綜治辦,104個村(社區(qū))建立健全了綜合治理辦公室,并進一步規(guī)范了基層綜治工作機構,做到了“六有”(有機構、有場所、有人員、有版面、有設備、有檔案)。使全市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工作實現了由“治安”到“管理”、由“管理”向“服務”的職能轉變,形成了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的良好機制。

          實施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以開展“平安侯馬”創(chuàng)建活動為載體,以構建街面巡邏防控、城鄉(xiāng)社區(qū)村莊防控、單位行業(yè)防控、警務協作防控、科技視頻防控、網絡防控“六張防控網”為依托,全力打造以公安110指揮中心為總調度、多警種聯動的一級網絡,以鄉(xiāng)辦專業(yè)巡防隊伍的二級網絡,以各企事業(yè)單位、廠礦、村社區(qū)內保隊伍、“聯戶長”“十戶聯防”的三級網絡,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無縫隙、無死角的“天羅地網”,提高了社會治安防控能力。

          實現“天眼”工程無縫覆蓋。以提升科技防范、增強防控能力為出發(fā)點,近年來,侯馬市把“天眼工程”列入全市十大惠民工程。先后投資1000余萬元,安裝視頻監(jiān)控電子眼118個,建成了覆蓋全市主要街道、重要路口的電子視頻監(jiān)控系統一、二級網絡;以村、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各經營場所、住宅小區(qū)的三級天眼工程。

          建立群眾信訪訴求幫扶平臺。為從根本上解決群眾信訪訴求難的問題,今年以來,侯馬市成立了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群眾信訪訴求幫扶指揮中心、鄉(xiāng)辦級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群眾信訪訴求幫扶平臺、村(社區(qū))級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群眾信訪訴求幫扶站、居委會(村委會)級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群眾信訪訴求幫扶點,以社會服務管理中心“7+X”工作模式為依托,負責受理、辦理、處理群眾有關拆遷、醫(yī)患糾紛等訴求。對群眾的信訪、訴求及幫扶事項按照“屬地受理”“權限辦理”的原則逐級辦理。

          社區(qū)網格化管理取得新成效。社區(qū)網格化管理是侯馬市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侯馬市把城市辦事處作為一級網格,把社區(qū)作為二級網格,在社區(qū)內劃分若干基礎網格,將社區(qū)內的市場、學校等駐區(qū)單位以及樓棟院落等歸入基礎網格,建立“人、地、物、事、情”組織為核心的社區(qū)基礎信息數據庫,將社區(qū)管理、社區(qū)服務、社區(qū)自治納入網格,使每一個網格成為社會服務管理的基本單元和組織節(jié)點。

          文字:毛棟慷 柴衛(wèi)東

          圖片:秦明忠 張跟慧 任建宏 馮文芳 李永岐 張銀鎖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